五苓散

利水渗湿 温阳化气

五苓散治疗尿路结石案例

尿路结石依据其临床症状,属于中医学“淋证”“石淋”“腰痛”等范畴。淋之名,始见于《黄帝内经》,《素问.六元正纪大论》称本病为“淋”“淋闭”,淋者,淋漓不尽,如雨淋而下;闭,通秘,不通之意也。指出了淋证为小便淋漓不畅,甚或闭阻不通之意。汉代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.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中称其为“淋秘”,将其病机归为“热在下焦”,并在《金匮要略.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》中对本病的症状做了描述:“淋之为病,小便如粟状,小腹弦急,痛引脐中。”说明淋证是以小便淋漓不爽,尿道刺痛为主症。石淋是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,或排尿时突然中断,尿道窘迫疼痛,或腰腹绞痛难忍。

◎案

胡某,女,34岁。2010年8月25日初诊。诉腰部酸胀疼痛月余,8月24日至某医院查泌尿系统彩超示:右肾少量积液,右侧输尿管结石(直径约0.8cm),右侧输尿管上段未见明显扩张。尿常规示:隐血(BLD)(+ +),红细胞(RBC)14个/Hp。症见:腰部酸胀疼痛,小便频数不利,乏力,纳寐可,舌质淡红,苔白,脉细。中医诊断为淋证。辨证为气化不利、砂石内停、水道受阻。治以化气利水、排石通淋。方用五苓散加减。

处方:茯苓15g,泽泻10g,桂枝8g,炒白术15g,甘草6g,黄芪15g,党参15g,生地黄15g,牡丹皮15g,山药15g,山茱萸12g,金钱草15g,海金沙10g,鸡内金12g,茜草12g,白茅根20g。7剂,每日1剂,水煎分2次服。

二诊:诉服上方7剂后,腰部胀痛减轻,小便通利。上方随症加减,连续服用20剂。

三诊:服上药后,腰痛剧烈,继而排出黄豆及米粒大小结石数块,现诸症减轻,复查B超示:右肾积水消失,输尿管走行区未见强光团。

按:本案患者以经方治疗为主,辨证施治,临床随症加减,常用茯苓、泽泻、滑石等药治疗小便不利;以白芍、甘草等酸甘化阴,缓急止痛;常加金钱草、海金沙、鸡内金及五苓散等方药以加强溶石、化石、排石力量。若年老体虚者,则多加入黄芪、党参及肾气丸等方药以鼓舞肾气,增强膀胱气化功能,促进结石的排出;若结石日久,可能产生黏连者,多加入枳实、厚朴等行气药,以加速结石的排出。


上一篇  下一篇

相关文章